【热点】<怎样练钢琴才能事半功倍>^_^
雖然有點長,但建議學琴的小朋友還是看下咯!
练钢琴的一十六个好习惯
习惯一:
弹琴前做些手指拉伸的动作。
动作以手指韧带的拉伸为主,不要太用力。目的类似于跑步、游泳前的准备运 动,能使你更快地进入弹琴 状态。冬天的话可以先抱会儿热水袋暖暖手。
习惯二:
技术与音乐相结合。坚持每天弹一段哈农,音阶固然好,但更重要的是要尝试 在乐曲中发挥想象力,了解它们在音乐中的各种效果 和意境。孩子们谁会不喜欢 一边弹着琴一边想象”猫和老鼠”中的有趣画面呢?
习惯三:
由慢至快。
慢练的好处实在太多。想象一下屏幕中的慢镜头,它能将很多细节夸张、放 大 。慢练钢琴也能通过夸张的动作,音乐表情来巩固优点,改进不足之处,力求达 到更完美的演绎。慢练和快速相结合才是王道。
习惯四:
第一遍弹就重视谱子上的每一个符号。
许多人第一遍弹都会忽略谱上的表情记号,然后在弹熟后改,其实在第一遍弹 时就注意表情符号更能加深对曲子的理解。
习惯五:
弹琴时备一支铅笔。
很多时候谱子上并 没有详细的指法、强弱指示,这时候,就需要用笔来把我们 自己认为合适的指法、强弱等记号标上去,还能把发现的规律找出来,提高练琴 效率。记住要用铅笔,不然写错很难改哦!
习惯六:
没弹熟一首曲子前少听录音。
录音只不过是一个参考,没弹熟就听录音往往会导致我们去模仿录音,从而盲 目追求速度,并失去自己对曲子的理解。
习惯七:
学会分段练 习,单独揪错。
不要每次都从头弹到底,第一遍弹一首曲子是先把它分段,熟悉一段以后再练 下一段。一旦发现哪里有错误,要单独把错误的地方挑出来改正。分段练习也更 有利于曲子的整体 把握。
习惯八:
尽量保持良好的手型。
不论弹什么曲子,不论用什么速度弹,尽量保持良好的手型。也许有人会说: 速度上去了,手型就没法保证了。其实不然,能在高速弹奏 中保持良好的手型也 是检验基本功是否扎实的标准之一。
PS:在你没有达到大师级水平前,不要问为什么录象里钢琴家的手型、触键并 不符合要求。
习惯九:
弹与自己水平相近 的曲子。
很多人喜欢弹超出自己水平很多的曲子,这样做其实是有害而无益的。曲子超 出自己水平很多,你就很难保证自己技术处理上的准确性,甚至会有大量的错音 。而且以后即使有水平弹 奏这曲子了,也很难改回来。
习惯十:
学会背谱。
很多好老师都会要求学生有目的的背谱。这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背谱能力,提 高练琴效率,还能积累更多的保留曲目,提升对 曲子的理解,也可以偶尔在人前 “秀”一下。
习惯十一:
明确每天练琴的目标,不要同时练很多曲子。
和学习工作一样,练琴也需要有目标。比如确定今天要练熟曲子的某一段 ,或 者要把某首曲子背出来等等。不要盲目地同时练很多曲子,囫囵吞枣式的练习会 使你感到进展缓慢。相比之下集中突击一到两首曲子效果会好很多。
习惯十二:
严谨至上,切忌得 过且过。
弹琴不严谨可以说是业余弹琴者的通病。弹琴过程中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难点 ,这时千万不能有得过且过的心理,每啃下来一个难点,水平就上个台阶。
习惯十三:
合 理使用节拍器。
虽然曲子的节奏是活的,但在曲子的框架没成型之前,可以跟着节拍器唱唱, 弹弹。在弹奏练习曲时,可以靠节拍器实现逐渐提速。
习惯十四:
有空时不妨演奏 一下以前弹过的曲子。
所谓”温顾而知新”,我已经弹过的曲子并不代表我已经真正掌握它。许多乐 曲理解、技术处理上的要点第一次弹完曲子时并不一定会理解,都需要在水平更 进一步后, 靠返工来巩固、认识。
习惯十五:
避免超负荷的练习。
今天就看到一个”弹琴弹到手疼”的帖子,或许是练习方法上的问题,但超符 合练习也会导致手疼。虽然苦练、多练的确 有利于技术的进步,不过也要有个度 ,弹的过多也会伤手,反而不利于进步。
习惯十六:
学会保护双手。
很多同胞都喜欢打篮球、攀岩等等户外体育运动,其实这是很容易伤到 手的。 轻则韧带拉伤,重则骨折,这对我们弹琴者来说是致命伤。许多女孩子都喜欢留 长指甲,这也是弹琴的大忌。
最后总结一些关键字做为中心:严谨、扎实、坚持、合理、适度、动脑恒心 。
以下推文采用自研智能关联、组合专题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