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投资人看好中年创业者
硅谷也好,国内也好,90后的创业者不再被神化,《金融时报》更刊文称,中年创业者正越来越受到投资人的欢迎。90后创业者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和奋斗,相反,中年创业者们身上有年龄和经验而带来的沉稳、阅历、能力、人脉、资源,才是投资人现在的倾向。
95后创业者王凯歆,从诞生到破灭,前后不到半年,最终以公司运营数据造假、模式遭质疑、烧钱过快,野蛮搬家暴力裁员而告终。
90后创业者 “狂拽横”的余佳文,放言要拿出一个亿的利润分给员工,半年后公开 “认怂”,至今没有自身的盈利模式。
靠着“泡否”一炮而红的马佳佳,一场演讲成了为其情趣用品事业崩溃的起点,惨遭网友扒皮,不到一年就关门大吉,被网友讥讽为“创业全靠嘴”的PPT女神经。
还有郭列的脸萌、陈安妮等90后创业者,都曾在社交媒体上火爆一时,但随之而来的还有各种版权质疑之声。
越来越多的投资人为90后创业者贴上浮夸、虚假、挥霍等标签。近日,《金融时报》更刊文称,中年创业者正越来越受到投资人的欢迎。
过了黄金创业年龄的他们,但是能持续保持年轻状态的创业者则更是大熊猫一般珍贵的存在:他们身上有年龄和经验而带来的沉稳、阅历、能力、人脉、资源,同时身体状况良好能支撑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一份稚子之心,以开放的心态和一定的理想主义去面对这个世界以及创业路上碰到的种种困难。具备以上特征的人,无论做什么都能成功,所以以往的工作履历肯定抢眼。这种大熊猫的创业起点远高于普通创业者,基本上就是创业成功的保障。
硅谷投资人倾向中年创业者
创业者史蒂夫·杨(Steve Young)在63岁时拿到了他的最近一笔风投。作为剑桥大学信息工程专业的兼职教授,史蒂夫·杨想要为他创立的语音人工智能公司VocalIQ融资,而他的合伙人是剑桥大学研究团队中一名31岁的年轻人。史蒂夫·杨表示,创业者的年龄正越来越大,因为在计算机、机械工程和机器人等领域,只有在花时间积累了一定经验之后才有可能创业。不过,年龄较大的数字行业创业者通常需要年龄较小的合伙人,以推动项目的完成。
在2015年“全球创业追踪”调查显示,在欠发达国家,17%的创业者年龄为55至64岁,与18至24岁创业者占比相仿。此外,有21%的创业者年龄为45至54岁。马萨诸塞州Babson学院创业教授唐纳·凯丽(Donna Kelley)表示,创业可以让中年人“成为自己的老板,做自己喜欢的事。这给尚未准备好退休的人群创造了收入来源。他们的就业选择面很窄,达到以往的收入水平也很难”。
英国一名天使投资人皮特·考利(Peter Cowley)表示,年龄有可能会成为融资的障碍。创业者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完成投资退出,因此年龄和动力将非常关键。他表示:“潜在投资人可能会关心,他们为什么不能自己拿出初期资金。”考利也认为,中年人具备更丰富的经验。即使没有过创业经验,中年创业者也已在职场打拼了多年,熟悉各种资源,例如如何招聘。“许多年轻创业者会快速招聘,但在淘汰不合格人才时表现得很缓慢。但实际上,他们应该采取相反的做法。”此外,中年人可以从过往的错误中吸取经验。考利表示:“在英国,这曾经是个问题。但目前我们已经接受了美国人的观念:如果你没有过失败,那么在经营一家新公司时就不值得信赖。”
来自美国加州的投资人罗恩荣·奈格(Ronjon Nag)也对此表示赞同:“中年创业者有可能犯过错,因此不太可能重复这些错误。”他投资的创业者平均年龄为38岁,而有些人已经50多岁。此外,中年创业者也有着更丰富的人脉。“许多业务的成功都需要你认识适当的人,将你的产品瞄准至适当的地方。”
由此可见,硅谷的投资人已将投资风向转向与自己相近的中年人,而国内的现象如何呢?
国内投资大佬:拥抱90后很扯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北京大学企业家论坛上指出:“当创新创业变成了人人都在喊的口号,以至于把所有人都忽悠到创业的渠道里来,就造成了资源和人才的浪费。他认为创业年轻人应该进一步深化自己,让自己在做事情的判断力和决策更加成熟,出来创业更加容易成功。”
赛富亚洲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焱说:“创业是一件极其艰苦的事情,创业者应当有一定积淀后再谨慎选择创业。创业的黄金年龄是30-38岁,有过创业失败经历的创业者更容易获得成功。90后啥都不懂怎么可能创业比阅历深的人好,唯一一个可能只有手游做的比别人好,70后、80后都不玩,这是90后可以干得事儿。”
什么时候创业最容易成功?
市场时机:市场将起未起时是创业的好时机,或提前1-2年进入市场,占好坑等待风口(Why now问题)
25-40岁是最佳的创业年龄;
如果你少年老成,成熟度和沉稳度远高于同龄人,且你发现了一个不可错过的大机遇,不到25岁也可以提前创业;
如果你能持续保持年轻的身体状态和心态,精力和体力不输于年轻人,能忍受长期的加班和极大的压力,心态开放、思路活跃,过了40岁创业也无妨;
硅谷也好,国内也好,90后的创业者不再被神化,它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和奋斗,一个个荒诞的创业故事,并不是投资人放弃你们,而是你们自己的肆意妄为凉了创业者的心。
很多年轻人都可能有创业冲动,但是创业并不适合每个人,企业家是特殊群体,需要特殊材料制成。创业之前你是否想好你要做这个行业,做这个事情,你想做孤独者,忍受这个过程,最后你能够分享成功。在创业之前,希望每个有志青年都认真评估一下自己,即使最终不去创业也可以选择一个行业深扎进去,至少用10000个小时打好基础,然后再决定要不要创业也不迟。
那么,你是怎么看呢?
如内容缺失请阅读原文以下推文采用自研智能关联、组合专题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