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90% 以上的创业者缺乏对商业本质的敬畏!3 个方法探寻商业本质 | 品途出品
大家早上好,欢迎各位来到品途商业评论主办的"探寻商业本质"年度盛典。能来的朋友真的是真爱,在空气质量指数336的今天,非常感谢大家。
在感谢大家的同时我也必须特别感谢品途的伙伴们,一个非常让人骄傲的团队。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有严重的大会恐惧症,虽然很高兴去出席活动,但自己对操办这样的大会很惧怕。
今天整个活动包括主题的设置,各个话题的构思,嘉宾的邀请,各个环节的安排,我几乎一点都没有参与,伙伴们全部自己搞定,还请到了这么帅这么棒的黑蝶资本创始人孟凡过来主持。所以,我特别喜欢谷歌人力资源首席官在《重新定义团队》里说的,对团队就要赋能,把这个舞台交给他们,他们就能创造出很棒的东西。
事情都团队做了,那我做什么呢?我,反思,展望,反思的头发都白了。坦率地说,过去几年品途做得并不好,我不掩饰不解释不粉饰,不好就是不好,重点是我们反思到什么东西,对自己和对他人是否有帮助。
实在是走了很多弯路,我发现自己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其实对商业本质的敬畏还非常的不够,对商业本质想的不够深,研究的不够透。在过去这几年,跟很多创业者去交流,采访,聊天,或者做案例分析,我发现对商业本质缺乏敬畏心的问题其实很普遍,标题党一点去说,90%以上的创业者对商业本质缺乏足够的敬畏。
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因为看到很多人在讨论的都是特别表面的东西,对一些很浅层的事情脑洞大开,其实我们应该更多的去思考自己所在行业的价值链是怎样的,有什么重构的机会点,为用户带来什么价值,我们做的事情和所做的创新,用户是否愿意为此而买单,我们不能只是靠投资人来买单,到底自己怎么赚钱?本质的东西必定是最难思考清楚的,所以,我深深感觉到行业里面有特别多的东西要学。
既然走了这么多弯路,我们应该怎么做?至少在这个弯路上面插一个路标,让大家小心吧。对于怎样才能把商业品质这事想得更深,我总结了三个词,就是倾听、钻研、输出。
1,首先要有一个非常谦虚的心态去倾听。
无论是行业里多年的从业者,还是创业者,还是研究他们的投资人,真的要把自己的心态放空去倾听他们的观点。这也是我们今天做这个大会的出发点,让大家在一天的时间里集中听到这么多优秀的投资人、优秀的创业者,来分享他们对行业的思考。他们能站在台上,必定是把自己最好的东西去总结,去呈现给大家。用心听,这是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2,我们需要动态的深度交流。
跟行业里面对行业发展有系统研究的人去交流是很有帮助的。品途期待在2017年多做一些帮助行业做研究的事情。要分行业,隔行如隔山。我们在每个行业里面聚集一些人,去做深度的思考、深度的分析、深入的交流,持续而系统的去做。这样也许能带给大家更长久的受益。跟谁去交流这个很重要,作为媒体,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把这些优秀的人找到,聚在一起。
很高兴已经找到了一些这样的合作伙伴,其中包括精一天使公社,他们的联合创始人张本伟先生,他写了一本很棒的书叫做《单点突破》,他真的是不善于宣传自己,今天这样的一个场合应该卖卖书,跟大家做做交流,但是他没有,他不去想这些。他就潜心研究赛道,去找那个赛道里面最有经验的人,找对这个赛道感兴趣的天使投资人。我跟他说你这样不够,应该找到更多的人一起持续的做研究。他说非常好,明年把研究小组发展起来。所以这也是品途菁英会存在的价值。大家可以来关注陆续推出的活动,看看有没有符合你需要的。
3,输出。
我们看也看了,听也听了,聊也聊了,但是有多少是沉淀下来属于自己的东西呢?只有自己真的能说出来,能跟别人分享的,这才是你的东西。否则,说不清楚就没有办法指导别人一起去做事情,对吧?所以两个月前我开始了一个尝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在品途公众账号最后一篇,我发了60篇手记。
我感觉写的过程特别有意思,要想把它写成文字的时候,会发现原来有很多点其实并没想清楚。于是我必须深度思考,要找资料,写来的东西才像样。这个过程中有最大收获的是我自己。所以实践了两个月以后,觉得应该推广给更多的人一起这样做。欢迎大家一起加入。
写作,是对自己非常好的沉淀。如果大家也有兴趣加入到“每天一记一分享”的行动当中的话,可以来找我们,我们成立一个小组每天来相互分享和支持。
今天有这样一个商业思考的盛宴让我们能聚在一起,那我们就用心倾听,我也很期待大家能够把听到的一些要点,一些对自己很有触动的点写下来,分享出去。分享越多收获越多。如果大家觉得有哪里做得不好,也欢迎大家跟我提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
已对原文重新排版,阅读原文以下推文采用自研智能关联、组合专题技术…: